close
這幾天看了篇2016年的舊文- 90後都在想什麼? 倍感興趣,
這是馬世芳在台科大開的一門通識課 - 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 期末報告是要求學生挑一首能代表這世代的歌曲
由開課5年來的歌曲統計 (該門課自2012年開始), 看出1990出生的世代對社會的觀感, 更明確的說, 即是對台灣社會的體會.
這方式十分有趣, 文學書籍及歌詞, 基本上同宗同源, 唯音樂更多了愉樂元素, 有時會讓人忘了去查覺內容的意義,
 
年輕時曾有個懷疑, 不知為何日本文學總是沈重, 從太宰治, 夏目漱石, 村上系列, 吉本巴娜娜, 馳星周...等, 筆風總脫離不了灰暗, 讀了會眉頭深鎖,
==> 會不禁意將文人與憂鬱劃上等號
同時期, 也看了不少台灣小說, (當年沒智慧型手機, 拉風點的學生頂多配個BB call, 偶爾看了課外讀物也是消磨時間)
那時流行的是痞子菜, 藤井樹, 九把刀...受歡迎的青一色是言情小說並且很湊巧的這些作者都運用九二一普出學生愛情故事.
==> 把戀愛跟大學/ 咖啡店/ 打工..../地震?? 聯想在一起,
當我過了二十好幾, 才發現這文學創作, 也跟當下的國情息息相關. 近十年的台灣文學, 似乎也漸漸出現當年日本文學的影子,
(因扯到國情, 這題改天談)
 
離題了, 但沒離很遠, 再回到馬世芳的統計,
當然結果並不意外, 由歌單中明顯查覺這該世代的厭世, 無力感, 及虛無, 彷彿想用力撕吼宣洩卻不得回憒, 得到的只是鄙視一笑. 外加貫中二稱號, 而為何不意外呢? 因為崩世代早已從80世代植入, 再逐漸漫延...
對於這結果, 感覺是幾分心疼, 汗顏, 再來就是噁心及憤怒,
身為80後的一份子, 以一個工作近十年的角色, 試想要是自己修了這門課會提供咋數據呢?
想了想, 一時首選是八三夭 2016年的飢餓遊戲,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其實是被MV 吸引住, 個人有點搖滾聽覺障礙, 第一時間總忽略 (聽不懂) 歌詞.
短短幾分鐘的MV, 其故事性簡單扼要的陳述了社會現象, 另人驚艷! 老闆憤殺僱員, 男人憤殺女人, 女人誘惑小孩, 而小孩怒殺老爹, 這老爹就是那位老闆!
飢餓遊戲裡 你死 我活 你爭 我奪 都別想逃走
飢餓遊戲裡 狗熊 英雄 有種 沒種 都是同一種
不知為何 我要拼命 拼搏?
不知為何 我為生存 生活?
不知為何 我不是困獸 卻被囚禁在 這殘酷實境秀?
這不正是世風日下嗎!
 
學生時代, 我們用聽歌, 閱讀, 堆積對世界的認知; 現在是以生命蹣跚在資本主義的現實中. 這首歌十分貼切, 還有一點對生存的疑問, 但就那麼一點. 也許再過個幾年, 疑問沒了, 勇氣也盡失, 卻諷刺的是最安全的生活,
這時代太多人不勇敢, 不敢放掉手邊的再去嘗試下一個, 連機會找上門也會先想- 是不是詐騙集團.../ 這好難.../ 沒時間..., 當然會有這樣想法是因為這時代太容易失敗, 導致機會成本跟不確定性太高,
 
夜深了有點累, 懶得寫, 先聽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blueb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